堆肥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
2024-07-12 阅读:70
堆肥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一个关键步骤,它直接影响到后期有机肥的腐熟程度和堆肥的质量。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总结的堆肥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的一些要点:
温度变化的重要性
堆肥发酵过程中,温度的变化是微生物代谢产热积累的结果,反映了微生物代谢强度和堆肥物质的转化速度。温度上升有利于发酵剂种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,可以杀灭病害,并且能够加快堆肥的腐熟。
温度控制的方法
正常的有机肥发酵的温度主要通过翻堆和强制通风来调控。一般遵循“时到不等温、温到不等时”的原则,即在发酵前期,即使发酵起温缓慢甚至不起温,48小时后也必须翻堆或通风,避免堆体形成厌氧环境。在高温阶段,当堆温低于50℃时,应及时翻堆,提高堆温,促进有机物分解和杀死有害微生物。在发酵后期,一旦温度超过65℃,也必须及时翻堆,防止有机物质碳化和氨化。
温度控制的重要性
如果温度太低,则不能达到腐熟的标准;温度过高,堆肥的养分容易损失。此外,温度超过60℃后不利于堆肥中氮的保存,而低于60度又不能把病原菌、虫卵和草籽杀死。
温度控制的具体措施
在生产实际中,往往通过温度-供气反馈系统来完成温度的自动控制。通过在堆体中安装温度反馈系统,当堆体内部温度超过60℃时,风机自动开始向堆体内送风,从而排出堆料中的热量和水汽,使堆体温度降下来。
温度变化的规律
发酵过程中发酵1-2天温度应该要达到30-40℃之间,3-5天温度要达到50℃以上,温度在50-65℃应该保持10天左右,然后在未来的半个月中温度应该从60℃缓慢下降到30℃左右,要符合前缓、中挺、后缓落的堆肥温度变化规律。
综上所述,堆肥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一项细致的工作,需要密切关注堆肥的温度变化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堆肥的质量和腐熟程度。